-
2014-12-11 11:21:45 吴广 回答了该问题
本人刚毕业入门岩土勘察,拿了些院里的勘察报告和资料学习。 一边看过往的勘察报告,一边对照施工图文件审查意见书,然后看到审查意见后面附的规范编号里多次提到《GB50021-2001》14.3.2,网上查阅了此规范,发现14.3.2这一条是空缺的,09版中也没找见。 请教下各位前辈,这一条是因为不是实体书的缘故没显示还是存在附录之类的?本人刚毕业入门岩土勘察,拿了些院里的勘察报告和资料学习。 一边看过往的勘察报告,一边对照施工图文件审查意见书,然后看到审查意见后面附的规范编号里多次提到《GB50021-2001》14.3.2,网上查阅了此规范,发现14.3.2这一条是空缺的,09版中也没找见。 请教下...展开↓ -
2014-12-11 11:21:08 陈福 回答了该问题
我们在湖区做勘察,一下到二十五米全部是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层,25米以下为可塑,30米左右为强风化泥质砂岩,可塑的土层可否作为桩端持力层呢,管桩可否坐在下面可塑的粘性土层上,还是坐在下面强风化泥质砂岩上?房子为5~6层的教学楼我们在湖区做勘察,一下到二十五米全部是软塑~可塑的粉质粘土层,25米以下为可塑,30米左右为强风化泥质砂岩,可塑的土层可否作为桩端持力层呢,管桩可否坐在下面可塑的粘性土层上,还是坐在下面强风化泥质砂岩上?房子为5~6层的教学楼 -
2014-12-11 11:17:09 徐媛媛 回答了该问题
请问各位专家: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中涉及的体积含水量是如何计算的?请问各位专家: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中涉及的体积含水量是如何计算的? -
2014-12-11 11:16:53 徐玲 回答了该问题
泥岩和灰岩如何分?钻进取芯低,打三米只拿30cm岩芯,很破碎,进尺也慢,岩芯较软,手可掰碎,但碎裂面没有泥岩那种滑腻感和光泽,不太象泥岩,也不象灰岩,没有方解石,灰岩应该强度没这么低吧,一般灰岩应该较硬,手不易掰碎,会不会是泥灰岩呢,泥灰岩有无溶洞发育呀?泥岩和灰岩如何分?钻进取芯低,打三米只拿30cm岩芯,很破碎,进尺也慢,岩芯较软,手可掰碎,但碎裂面没有泥岩那种滑腻感和光泽,不太象泥岩,也不象灰岩,没有方解石,灰岩应该强度没这么低吧,一般灰岩应该较硬,手不易掰碎,会不会是泥灰岩呢,泥灰岩有无溶洞发...展开↓ -
2014-12-11 11:13:12 郭芳 回答了该问题
碳质灰岩有无溶洞发育?是碳质还是炭质灰岩?碳质灰岩有无溶洞发育?是碳质还是炭质灰岩? -
2014-12-11 11:11:58 韦林 回答了该问题
本人现在在做一个施工勘察的项目,楼层40层,根据地勘报告,设计采用的是桩基础,以中风化板岩为持力层,已完成4栋房子的超前钻,桩长一般可控制在6-20米范围内,昨天在对另一栋房子施工的时候,从地表钻探,(此地面标高基本是桩顶标高了)发现需要到31米以后才进入稳定的中风化板岩,31米之前有断断续续的中风化,可是厚度都小于4米,把这情况更业主反应了,业主准备请设计过来一起讨论,是否需要更改基础形式,但是要我们地勘先提供一些处理措施与建议,本人工作经验不足,请大家帮忙,谢谢了本人现在在做一个施工勘察的项目,楼层40层,根据地勘报告,设计采用的是桩基础,以中风化板岩为持力层,已完成4栋房子的超前钻,桩长一般可控制在6-20米范围内,昨天在对另一栋房子施工的时候,从地表钻探,(此地面标高基本是桩顶标高了)发现需要到31米以后才进入...展开↓ -
2014-12-11 11:02:58 谭玲 回答了该问题
最近接手一个民用建筑,第一次涉及到边坡问题,肯定是要做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 但是总感觉勘察应该是不需要把边坡的问题做到很细很完整,就想问一下勘察报告里需要给出边坡的哪些相关数据和结果啊? 比如,土层、边坡情况、各层土力学指标,需不需要做边坡稳定分析啊?最近接手一个民用建筑,第一次涉及到边坡问题,肯定是要做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了。 但是总感觉勘察应该是不需要把边坡的问题做到很细很完整,就想问一下勘察报告里需要给出边坡的哪些相关数据和结果啊? 比如,土层、边坡情况、各层土力学指标,需不需要做边坡稳...展开↓ -
2014-12-11 11:01:39 韦荣 回答了该问题
请教专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1.20条规定了取土样的数量,但未规定采取岩样的数量,一般认为:同一岩层只要采样大于6件满足统计要求即可,因此,多数勘察报告采样数量在6-12件之间,这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并无不可,但如果勘察范围较大,拟建建筑众多,是否能满足评价要求? 例如:在南方,拆迁安置房一般为多层建筑物,且为建筑群,通常以为岩石地基为主,一次性勘察钻孔数量多在300个钻孔以上甚至更多(按规范为一柱一孔),如仍然按6件进行取样,可能平均每栋建筑物取样数量不足一件。按钻孔数量计算,取样钻孔可能不足钻孔总数的2%,如此一来是否能满足评价要求? 另外:在实际勘察中,是否可以引用相邻场地的岩土资料?请教专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4.1.20条规定了取土样的数量,但未规定采取岩样的数量,一般认为:同一岩层只要采样大于6件满足统计要求即可,因此,多数勘察报告采样数量在6-12件之间,这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并无不可,但如果勘察范围较大,拟建建筑众多,是否能满...展开↓ -
2014-12-11 10:58:50 陈玉平 回答了该问题
请教一个问题,现在勘察报告中,土的物理性指标,含水率、含水量,密度、重度,应该用或常用哪两个 ? 重度、密度是两个概念,虽然有严格的区别,但数值上仅是个9.8的关系。试验规程上用的是密度,岩土设计计算中用的是重度。概念清楚了,用哪个也不会出错。不过还是应该有个统一。 请教诸位,勘察报告上应用重度还是密度?请教一个问题,现在勘察报告中,土的物理性指标,含水率、含水量,密度、重度,应该用或常用哪两个 ? 重度、密度是两个概念,虽然有严格的区别,但数值上仅是个9.8的关系。试验规程上用的是密度,岩土设计计算中用的是重度。概念清楚了,用哪个也不会出错。不过还...展开↓ -
2014-12-11 10:58:15 谢峰 回答了该问题
关于地基处理采用CFG方案,关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问题, 桩基规范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和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和CFG桩桩周侧阻力qsi和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qpk=(1.6-2.0)qp 请问这样取值是否合理关于地基处理采用CFG方案,关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取值问题, 桩基规范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和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和CFG桩桩周侧阻力qsi和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qpk=(1.6-2.0)qp 请问这样取值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