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国四所大学仅仅四台的计算机进行了联机信息互通,这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现在互联网的使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全球30亿人!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以及从过去最简单的信息互通发展到今天不仅涉及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而已经同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运营从业者,我们大家未来如何将传统产品借助互联网运作?我们的互联网产品将如何做得更好?我们互联网运营者未来会是怎样?
杨雪 说:
运营策划方向就是我们围绕产品进行活动推广策划,包括曾经红极一时的芙蓉姐姐,或者是标哥陈光标大摆钞票等等这些带有创意、噱头味道的构想或内容创造。
运营支持方向则包括产品的网站SEO运维,以及我们的运营活动策划前中后的互联网推广等,不管是线上的新媒体、移动端,还是线下的活动、传统媒体联合等等。
运营服务方向则可以更倾向于市场调查及服务跟进工作,包括是前期调查市场需要什么,中期调查我们需要改进什么,后期提供问题解决引导服务。
不管是哪个方向,都是整个互联网运营关键核心环节,这都是作为运营人员可以深度发展的方向。
[展开]
王运生 说:
互联网的发展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便捷,网购的便捷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商场型购物的概念;百度地图的出现让GPS定位真正的服务与普通百姓;“余额宝”的出现让各大银行都不得不出招应对。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从各行各业各种领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很多不利的一面。网络诈骗的兴起、二维码安全漏洞的存在、人肉搜索让隐私无处藏匿。在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利益时,它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而作为互联网运营人员,我觉得今后的发展在于将如何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将互联网的利益最大化的服务于人民。
安全性,不久之前广西的李女士因为参与某网站的活动在扫描二维码之后银行卡被盗6万多元。二维码在刚出现初期确实为客户带来了便捷性,但是其后期出现了不少的安全漏洞同样为客户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所以我们每推出一个互联网产品,我们必须要保证其安全性以及保密性。二维码和余额宝的推出确实带来了生活的便捷,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问题却有可能为其使用者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服务性,不论是百度地图还是滴滴打车等软件,其出发点都是为广大使用者带来生活的便捷。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应用型发展转向了服务性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的侧重点着重于如何更好的服务与使用者。
所以,互联网运营者作为一个网站或者说是互联网产品的直接运维人员,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直接面向使用者的,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推出的产品是安全的,是对客户有帮助的。网站的建设要以访客的实用性为基础原则,产品开发的宗旨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一服务性为首要原则。
[展开]
胡昊 说:
这次阿里跟腾讯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节后争夺用户大战正在愈演愈烈,补贴活动也一再升级,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补贴“血拼”只是一个前奏,这是两个千亿美金公司之间,对移动支付的长期血战缠斗,不论这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确实方便了用户!
BAT之间原本都是属于各自领域的巨头,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必然会产生碰撞,即使现在不发生,不久的将来也同样会发生,庆幸的是我可以见证这样一个从和平相处到相互厮杀的过程,直至胜利的终点。
个人比较喜欢阿里!阿里的精神!马云的执着颠覆了整个互联网时代,也颠覆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如果以后有人告诉我:马云颠覆银行成功,我也会相信!
[展开]
2014-02-20 11:21:33 王 涛
2014-02-20 11:19:29 幕墙职业联盟
2014-02-20 11:18:34 李宁
金融其实本质跟商品是一样的,金融的商品是什么呢,就是商品,无非这个商品带有风险特征。其他几乎是类似的。当我们找到一个好的项目的时候,准备给他借钱或者投资,需要用钱,这个时候要找钱,找钱的时候就是销售的时候了。我们销售的是一个金融标的物。带有收益的金融标的物。所以,所谓生产环节就是寻找标的物,然后准备投资或者借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金融最核心的过程。只有颠覆了这个过程,电商才能说颠覆了金融机构,如果无法实现这个环节的颠覆,那么其他领域的颠覆,对于金融机构的颠覆是毫无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包括银行在内的很多机构,都把销售行为都给外包出去了,只要金融机构能持续不断的找到好的金融标的物,创造好的收益,理论上是不缺资金的来源的。销售端几无利润可实现,除非什么呢。除非金融机构的产品异常同质化,才可能有销售的强势。
所以,按照互联网电商颠覆的其实是渠道商,而不是生产商的逻辑来看,互联网颠覆金融的逻辑基础就是不成立的,因为销售部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说,那为什么那么多银行着急拉存款。其实这个问题反过来也一样,是不是银行来了存款就一定盈利呢?本质都是一样的,两者都很重要,但是从市场来看,更好的生产能力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市场不缺资金。
很多人推论说现在阿里具备了很好的渠道销售能力,所以进入生产领域是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有很有意思的几个点,按照电商领域的说法,这个命题是不是可以理解说,阿里能卖出很多产品,是不是阿里去生产这些产品也很简单,显然是不成立的。介入金融只会比生产这些产品更难。阿里如何来实现他比现有的金融生产方有更好的优势,生产出更好的金融产品。生产跟销售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阿里其实自己也在致力于解答这个命题,现在他们找到的利器是大数据,至于大数据是否能解答这个命题,我们也拭目以待,但是这段论述,想说明的是,曾经颠覆过商品的互联网电商的逻辑是不适用于颠覆金融的逻辑的。
2014-02-20 11:18:19 鲁泊
说到互联网的影响,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去年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余额宝和微信支付了, 余额宝理财通微信红包群雄逐鹿“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近期受到各方关注和热捧,除了腾讯、阿里巴巴、盛大网络等互联网巨头外,传统金融机构也加入了“移动支付”争夺大战。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全方位改变人们的生活,然而,信息安全和监管仍是巨大挑战。微信支付的强大功能让不少人领教了“移动支付”的威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使用。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76.4亿元,增速是PC端网购的4倍多。这块诱人的蛋糕不仅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盛大等互联网巨头,就连传统金融机构也加入其中。
各种移动支付产品 “你方唱罢我登场”。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只用了200多天规模就超过2500亿元;腾讯微信推出的理财通上线首日即因用户参与过多,出现“大塞车”。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成本,让人们有了更多金融选择,也更加便捷。然而,在移动支付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仍是人们最大的担忧。不少人认为,随着国内手机支付市场的井喷式增长,手机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木马侵袭等安全隐患仍然巨大。此外,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和监管也面临挑战。与传统银行拥有一套长期发展建立起来的风险防控体系不同,互联网金融还属于新兴业态,相关风险防控体系还不完善,又因其虚拟化特征,给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2014-02-20 11:12:22 李园园
互联网创新进入中国,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性,比在美国更强。以零售业为例,尽管亚马逊和eBay是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的先驱,但中国产生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巨头,电商的崛起,直接导致了传统零售业的生存危机。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并没有发生,美国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连锁超市依然牢牢地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因为中国传统零售业不发达不成熟,导致了电商的发展空间巨大,对于传统零售行业的冲击在某些方面甚至带有破坏性。像苏宁这样一个刚成为家电连锁巨头的公司,头把交椅还没坐热,就已经面临着被颠覆的危机,不得不痛下决心向电商转型。 以互联网金融为例。在美国,银行业对于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先驱,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早已经成熟,信用卡支付非常发达,即使出现了PayPal这样的支付公司,以及最早产生了P2P和众筹的模式,但依然无法撼动华尔街所代表的主流金融体系。但在中国,今年以来互联网在支付、P2P、小贷、融资、保险、理财产品等方面全面出击,势头之猛,已经引起主流金融机构的担心。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没有完全开放、没有实现市场化,为互联网的颠覆留出了机会。 再以媒体行业为例。从去年以来,报纸和杂志开始进入收入的拐点,不时传出一些纸媒关门大吉或者合并的消息,电视机的开机率下降,广告收入下降的势头迅猛。而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阶段,进入相对平稳的内容与技术和新媒体的融合阶段。对比一下,美国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和竞争化的行业,而中国则是政府严格管制,传统媒体本来各方面的发育就不成熟,遇上移动互联网,立即引发“雪崩”效应。